close

【盛世風華唐三彩特展-破解唐三彩武將的武裝配備】

 

要懂得看歷代的武將塑像,哪兩個朝代的武將造型最不能錯過?

 

答案公佈囉……

 

 

一是明代,一就是唐代了,怎麼說呢?因為這兩個朝代的武將最威武。

明代武將身型壯碩,特色是那大肚腩和魚鱗甲,瞠目叱吒,有種不怒而威的氣勢。

  檔案_000 (7).jpeg           檔案_001 (6).jpeg 

 銅鎏金九曜星君立像/明代/         銅鎏金九曜星君立像/明代/

高68公分/武當博物館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高73公分/武當博物館藏

 

上圖是《神遊武當-道教千年文物特展》中所展之明代武將造像,九曜星君源自印度天文學而來,唐傳到中國後被納入道教神譜,主人間吉凶,看起來是不是很威武。

 

而唐代呢?那可是華麗至極了!先不說配備,我們看身材,強健的體魄搭配修長的肌肉線條,寬大肩膀,厚實胸肌,瘦而強勁的腰部,再加上一張深目高鼻立體感十足的胡人臉蛋,外加兩撇小鬍子展露迷人魅力,光是描述就帥氣十足了!

 

檔案_005 (4).jpeg 檔案_000 (9).jpeg  檔案_003 (3).jpeg 

因著唐代尚武的風氣,所以男子形象沒有駝背文弱,每一位皆是自信滿滿,瀟灑的大唐健兒風範,而他們身上的裝備更是值得一說。

 先從頭部說起吧!

 檔案_000 (6).jpeg 檔案_000 (5).jpeg 檔案_000 (2).jpeg 

這武將頭上戴的像頭盔的東西,稱作兜鍪(音同謀),一般有護耳,長度大概到頸部上方。

 

由於頸部容易是個要害,因此,這個看起來像童子軍領的東西叫做護項,這護項可是有玄機的,它不僅套在脖子上,還牽連著繩子到腰間繞一圈綁起來固定,只是藏在衣服下面,各位從外觀上是看不出來的。

 

檔案_002 (4).jpeg 檔案_001 (5).jpeg 檔案_003 (4).jpeg 

而視線向下延伸,來到雙肩,看到武將的肩膀上裝飾著龍首,這叫做披膊,也叫獸口吞肩,吞肩是唐代鎧甲的特點之一,用以保護肩膀部位,起到防禦和震懾作用。其獸首的形狀出現於唐,最早不會超過五代。

檔案_000 (4).jpeg 檔案_001 (3).jpeg  檔案_003 (2).jpeg 檔案_009 (3).jpeg 

明光鎧,唐朝最高端護甲,胸前兩片金屬圓護會反光,造成敵人困擾與威攝,於漢末三國已出現,南北朝才大量生產,到唐代成為《唐六典》所載十三種鎧甲中的第一名。明光鎧較早的參戰紀錄是《周書•蔡祐傳》中所記載:“祐時著明光鐵鎧,所向無前。敵人鹹曰‘此是鐵猛獸也 ’,皆遽避之”。宋代詩人陸游《出塞曲》亦留下描述兵士穿著明光鎧打仗時的風采:“三軍甲馬不知數,但見銀山動地來”。由此可見,穿著明光鎧時軍官的氣勢真的是很威風,臉部由如被打上了明星專用的蘋果光一樣,軍威立現。

 檔案_006 (1).jpeg 檔案_000 (3).jpeg 檔案_007 (3).jpeg 

上圖三張照片胸前那兩片圓型金屬就是明光鎧的特徵

 

另外有一種是穿裲襠鎧的,名曰“裲襠”是因為它就像一件背心一樣,《釋名釋衣服》:「裲襠,其一當胸、其一當背也。」南北朝時的主要鎧甲就是襠鎧,材料大多採用堅硬的金屬和皮革,而將士一般會在襠甲內襯一件厚實的、布帛制作的裲襠衫,以防止堅硬的甲片擦傷肌膚。

 檔案_004.jpeg 

看見它的裲襠衫了嗎?造型是不是很像一件背心穿在上身呢?

 

 

再往下看,我們看當時唐朝最流行的褲子,叫做袴(音同褲)褶,這是南北朝大動亂時由北方遊牧民族影響而來的,屬於尚武風氣下的產物,因為好穿具方便性,因此普及。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喜歡下身著袴褶上朝,也帶動了文武百官跟進,到了玄宗時,因為承平日久,才漸漸不流行。

 IMG_7192.JPG IMG_7191.JPG 

看見上圖兩張照片中膝蓋隱隱露出的袴褶沒?

當然囉!為了行動更加俐索些,及為了保護露出來的小腿,因此小腿肚上多會裹縛“吊腿”。

 IMG_7195.JPG IMG_7193.JPG 

上圖這兩件相當精美,膝蓋還加上大象做裝飾呢!

 

最後,有沒有看清楚啊!人家穿的可是皮鞋啊!那個尖尖頭形式簡單的鞋可是大唐皮鞋呢!

 

幻想一下,把這身裝備配上您心目中帥氣十足的西方明星,比方說拉丁歌手安立奎,深目高鼻加上健美身材,有沒有感覺大唐武將的風采啦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ellomyp 的頭像
    hellomyp

    歷史活色生香

    hellom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